其他
看完《哥,你好》,整个人都不好了
今年中秋档虽然多达12部电影,但总票房并不理想,唯一票房过亿的只有一部《哥,你好》。
《哥,你好》被视为低配版《你好,李焕英》,就连取名也有蹭后者的嫌疑。
但从质量上来说,这部电影和《你好,李焕英》之间还隔了好几个韩寒的《乘风破浪》。
哥,你好
影片有一个很不喜剧的开场。
主人公小伍(常远 饰)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,他和父亲老伍(魏翔 饰)关系很差,三十年以来,老伍对小伍不管不顾,从无好脸色。
直到老伍得了老年痴呆,脑子不清醒的时候,他会一脸痴汉地管小伍叫“哥”。
有一天,小伍收到医院的电话,老伍投河自尽,被救起后昏迷不醒。
住院要花钱,小伍回家找存折,结果翻出了老伍的婚戒和妈妈大六(马丽 饰)的日记。
小伍戴上戒指,读了日记,竟然穿越到父母认识那天,即上世纪八十年代,就连穿越方式都和《你好,李焕英》一模一样,小伍从天而降,落在他妈所在的澡堂。
他妈大六是厂里的骨干、高级技师,性格大大咧咧,和马冬梅一样是个“男人婆”。
他爸老伍是厂里新来的工程师,大学毕业,斯文木讷,也和夏洛一样有些窝囊。
大六早就看上了老伍,小伍穿越回来这天,澡堂出现流氓,原本的剧情是老伍挺身而出抓住流氓,爸妈就此结缘。
小伍的出现打乱了原本的剧情,老伍受伤,大六只顾追流氓,爸妈完美错过。
小伍懊悔不已,于是再次穿越,帮爸妈牵线搭桥搞对象。
因为他都三十了,比他爸妈年纪还大,他爸妈还得叫他一声“哥”。
《哥,你好》和《你好,李焕英》最根本的差距在于不够真诚,在创作和情感上都是如此。
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故事立足于对贾玲对母亲的深深缅怀,真情自有千钧之力。
《哥,你好》则是套路的堆砌,故事缺乏清晰的主线,编剧想一出是一出。
小伍的穿越动机是什么?第一次穿越是意外,第二次穿越成功撮合了父母,本可以到此为止,他又突发奇想要回去拯救他妈,完全没问过他妈的意见。
作为一个三十岁的成年人,只要动动脑子就知道为什么他出生以后他妈就不见了,而这个毫无悬念的问题竟然是影片的核心谜团。
更令人费解的是,小伍沉迷于穿越到过去和父亲称兄道弟,却对现实中昏迷不醒的父亲置若罔闻,使影片的情感力度大打折扣。
《哥,你好》和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另一差距在于视角,李焕英是细腻的女性视角,《哥,你好》却充斥着令人不适的“男性凝视”。
影片中最重要的两个女性角色,善良正直的是“男人婆”,柔弱美丽的是“拜金女”,前者找不到对象,后者劈腿暴发户,人设背后暗含对男性气质的推崇和对女性气质的贬低。
很难想象,一部2022年的电影,核心冲突竟是女性难产应该“保大保小”?这是什么糟粕啊,先不说现实中的医院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,哪怕真的发生,也不该是这部电影里的呈现方式。
老伍哭着求老婆保大人,大六却视死如归坚决要求保孩子,小伍宁愿放弃生命回去救母亲,大六宁愿“自杀”也要让孩子活,最后得出结论“母爱真伟大”。
伟大吗?很假。
女性的生存权利被母亲的身份剥夺,女性的生育风险被虚伪的赞歌抹杀。母亲对自我牺牲的甘之如饴,看似是歌颂母爱,实质是“厌女”心理。
而且生孩子之前,老伍和大六还发生了一次关于孩子性别猜测的对话,老伍毫不掩饰重男轻女的思想,大六也默认是儿子,很难不让人怀疑,“保小”是否也有性别的考量?
为了拯救母亲,小伍决定穿越回去阻止自己的出生,他没有想过从父亲下手,也没有想到帮父母避孕,而是费尽心机让母亲流产,连打胎药都用上了,那个年代医疗不发达,难道流产没风险?
无论生不生,母亲都是受罪的那个人,编剧这种想当然的思维模式正是来源于现实,这比电影更让人痛心。
最后想说的一点是,现在的喜剧创作者经常连故事都讲不好,却热衷于上价值,就像电影里的丑角秦阿姨,为了掩饰自己空无一物的头脑,张口闭口都是泰戈尔的诗。
价值上得好,那叫“升华主题”,上不好,那叫“毒鸡汤”,《哥,你好》属于后者,强行煽情上价值。
大六在KTV教训动手打人的暴发户,现场工友整齐划一地高呼她的名字表示支持,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帮她。
她参加焊工比赛,眼睛受伤还要坚持比完,全场感动得稀里哗啦,却没有一个人出于关心阻止她继续参赛,也没人给她送一个完好的防护面罩。
看完不会觉得“主角好厉害,我也要像她这样”,而是觉得“像她这样好惨,我才不要这样”,对影片想宣扬的价值观形成了反面传播效果。
《哥,你好》的票房成绩主要归功于观影门槛较低,八十年代的怀旧氛围加小品段子足以吸引一批庞大的受众,尤其是中年人。“父母爱情”对年轻人也有一定的新鲜感。
但从艺术角度来说,这部电影是对《你好,李焕英》的一次拙劣模仿,没有学到后者的精髓。当成小品笑一笑还行,如果带脑子去看一定会被气到。